固体中氮分析原理
钢中的杂质氮是在冶炼、加工等过程中由原材料及气氛中吸入、残留于钢中造成的。在一定情况下,氮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从中间合金或用渗入的方式加入。氮在钢中的含量因冶炼方式、热处理制度和钢种的合金成份而变动,一般为 0.001%-0.50%,若经氮化处理,钢件表层的氮量可达 1%-6%。钢中的氮绝大部分是与合金元素形成氮化物或碳氮化物,部分以原子状态固溶于钢中,较少数情况下,氮以分子状态夹杂于气泡中或吸附在钢的表面。氮是一种形成稳定奥氏体能力很强的元素,可在不降低塑性的前提下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氮与铬、钨、钼等元素形成弥散稳定的氮化物后将极度地提高钢的蠕变和持久强度。对钢件表面渗氮处理得到高度弥散的氮化物层,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氮还影响钢的电磁性能。如在硅钢中,含有氮化铝将导致矫顽力增大和导磁率降低,但利用硫化锰和氮化铝的有利夹杂,可以稳定地获得大晶粒的高取向组织和高磁感的冷轧硅钢片。氮对钢液有不利影响,如使低碳钢在提高强度和硬度的同时韧性降低,缺口敏感性增加,并产生兰脆现象同时,当氮含量较高时将使钢的宏观组织疏松,甚至产生气泡,使热或冷的变形加工发生困难。因此,对钢中氮进行测定和了解,为控制冶炼和加工工艺提供了技术参数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六十年代初 A.M.Baccemah 等人将脉冲加热技术应用于金属中气体分析以来,这种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利用该技术制成的气体分析仪不断完善并发展,逐步趋于智能化,简便化。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都选用仪器来完成样品的分析,避开化学法中配制溶液、选择溶液等复杂操作。目前高温合金、生铁及铸铁、金属功能材料等金属中氮的检测均采用脉冲加热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检测法。脉冲加热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检测法(JISG1228-86, ISO10720:1997)适用于钢铁中全范围氮的测定。
金刚石微粉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广泛用于切削、磨削、钻探等,是研磨抛光硬质合金、陶瓷、宝石、光学玻璃等高硬度材料的理想原料。金刚石微粉的杂质含量,主要来自其细化之前的金刚石原料。杂质含量是测评金刚石微粉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后续工程应用中的使用效果。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其杂质含量的高低也有所不同,例如将平均粒径小于10μm以下金刚石微粉用于电镀工具、线锯等,其杂质含量高的微粉极易结成坚硬结块,不容易分散开来,严重影响金刚石工具及制品的质量。氮杂质作为人造金刚石的主要结构缺陷,对晶体本身的光学、热学、电学和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氧在人造金刚石中以微量金属氧化物存在或以可替代方式固溶于人造金刚石中。测定人造金刚石中氧和氮的含量对人们了解氧和氮与人造金刚石性能之问的内在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惰气熔融脉冲加热法是目前测定材料中氧和氮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热导法的氧氮氢分析仪ON-3000同时测定金刚石微粉中氧和氮,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钢研纳克氧氮氢分析仪技术优势
原装进口的固态红外检测部件,瑞士进口同步电机,美国进口、稳定红外光源
先进的红外恒温控制技术,确保测量精度
热导检测器采用NTC热敏电阻元件;小电流控制技术,防止热敏元件在不通载气条件下氧化;
分析气流量采用电子流量控制技术
样品在脉冲电阻炉惰性气体中燃烧温度超过3000℃
对不同种类样品可以分别建立相应的校准方法及参数,并存储到数据库,分析方法数量不受限制
设有多种分析模式,可分别测定样品中总氧量、总氮量和总氢量以及其中各种氧化物分氧量和各种氮化物分氮量
采用热抽取分析技术,通过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加热样品,测定样品中的残留氢
独具特色的计算机软件,的线性化处理效果,丰富的自诊断功能
分析过程中可自动实现从低范围到高范围的通道自动切换
具有测量时间短、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性能好和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国产氧氮氢测试仪厂家的钢研纳克于2025/3/15 12:44:01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tianjin.mf1288.com/bjgynk-284852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