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酱香型白酒具有“微黄透明、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感官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微黄透明、晶莹剔透”的色泽不但可以使酒体散发出浑厚诱人的质感,而且随储存年限的增加,酒色越黄,更能赋予酒体美好的年代色彩。经研究发现,联酮类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带有黄色,从而使酒体色泽带黄。白酒中联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来源于酿造和储存环节,尤其是白酒储存过程中,酒体内部发生着缓慢而复杂的化学变化使联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因此酱香型白酒的储存时间越长,酒色越黄.但随储存时间的推移,此变化到一定的酒精度数后会逐步缓慢下来,颜色变化便不会像出厂初期明显,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于白酒是蒸馏酒,酒体中含有大量低沸点易挥发的香气成分,开瓶后由于密封度不够,会导致香气成分损失、酒精度下降、口感不协调,质量下降。白酒虽然没有保质期,但是低度白酒(行业一般将酒精度在40度以下的白酒划分为低度酒)和非固态发酵酒也不宜长时间贮存。非固态发酵酒指的是执行GB/T20822、GB/T20821标准的固液法和液态法白酒。不排除有的企业以固液法或液态法冒充固态法白酒。
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改革是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大天津白酒厂家的海得润滋于2025/5/6 11:59:5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tianjin.mf1288.com/haiderz-2860418897.html